文/趙余 【導語】 拍賣市場中,老買家理性出價,新買家偏好多元。盡管市場調整變幻,拍賣行業的規范建設,拍賣市場的專業度卻在不斷地成熟和完善。 【正文】 2015年是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恢復發展的第23個年頭。目前, 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已達400家, 從業人員6000余人,年成交額達幾百億元。當前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調整仍在持續,本文以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匡時、西泠拍賣、北京翰海、廣東崇 正、上海朵云軒、北京誠軒、北京榮寶、北京華辰等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為樣本,對2015年春季拍賣市場情況進行總結分析。 市場規模量額齊減 本輪春拍,10家公司共舉辦210個專場拍賣,上拍33810件(套),成交22631件(套),成交率為66.94%,成交額為85.79億 元(本文所述成交額均含買方傭金)。市場規模較2014年春、秋兩季均有下降,事實上,除10家公司交易規模下調外,國內其它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也普遍出 現不同幅度的減量,甚至有些企業出于謹慎臨時停拍,市場下滑態勢因此被進一步拉大。 市場整體下調 2015年春拍,10家公司共舉辦中國書畫拍賣82 個專場。與上年秋拍相比,成交量減少1505件( 套),成交額減少10.97億元。中國書畫的減量,是今年春拍整體市場下滑的主要拉動因素,對成交額的影響達到90%以上。 近現代書畫:本季拍賣,10家公司共推出近現代書畫專場53 個,同期相比,成交額減少8.19億元。雖然近現代書畫整體下調,但不乏亮點。首先,今春潘天壽《鷹石山花圖》和李可染《井岡山》兩件過億作品均出現在近 現代板塊,這對于激活高價作品市場信心有極大作用;其次,近現代書畫各大專場設置依然高亢,中國嘉德大觀夜場近現代部分成交6.84億元,北京保利“近現 代書畫夜場”共成交5.19億元,北京匡時“澄道—— 近現代繪畫夜場”成交2.53億元,西泠拍賣“中國近現代書畫”共成交2.18億元;再次,一些被市場低估的近現代名家出現了熱潮,比如關良。 當代書畫:本季拍賣,當代書畫明顯遇冷,從上拍拍品上看,原本位居當代書畫市場前列的名家作品大幅減少,成交率和成交價也明顯降低,也未出現千 萬級拍品。當代書畫遭遇冷淡,大概原因歸結于其在學術上仍缺乏定論和沉淀,在價格上人為因素較多,在市場發展上過度透支,在客觀因素上受反腐沖擊,在未來 趨勢上存在不確定性等。因此,當代書畫市場的發展仍需較長時間的沉淀。 古代書畫:古代書畫是近年來市場表現較為穩定的板塊,甚至在2014年秋拍逆勢增長。本季拍賣中同比去年春拍,成交量雖減少169件(套), 但成交額卻增長了4.87億元。而與上年秋拍環比基本持平。 在所有藝術門類中,古代書畫的稀缺價值和歷史價值無可置疑,今年春拍,各大公司在古代書畫上加大征集力度,如中國嘉德的錢俶《草書手簡( 并鐵券圖式及宋元明清名賢題跋)》、鄭重《江山勝覽圖》、吳寬 祝允明 唐寅 蔡羽 文征明 陳淳等《吳門名士手柬》、金廷標《聽泉圖》、金農《隸書臨華山廟碑》、徐三庚《篆書十六言聯》、吳大澄《篆書孝經》、北京保利的乾隆《御制平定臺灣二十功 臣像贊》、石濤《奇峰怪石圖》、董其昌《仿巨然山水》,還有北京匡時的《南宋司馬伋告身》、《南宋呂祖謙告身》、《宋人臨摹郭忠恕四獵騎圖》等,其中不乏 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甚至填補歷史研究空白,這些作品無論在任何歷史時期均應得到應有的價值體現,而本季古代書畫的逆勢增長無疑予以當前 拍賣市場一個積極信號。 油畫及當代藝術持續增長 本季拍賣,10家公司共推出油畫及當代藝術專場16個,油畫及當代藝術在歷經2012~2013年的調整后, 連續兩季保持15%以上的增長。 2015年春拍油畫及當代藝術板塊,可圈可點。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夜場”單場成交3.24億元,中國嘉德“王濟遠藝術”、“二十世紀藝術”、“當代藝術I”、“當代藝術II”四大專場設置,以時間為線索,注重美術史梳理, 最終取得1.28億的成績。 創新門類成為亮點 2015年春季,各拍賣公司持續開拓和探索新門類、新組合業務。比如,為紀念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北京保利、西泠拍賣共組織了3場相關重要人 物手稿專題,受到市場熱捧;此外還有北京翰海推出的“大璞茗香專場”,西泠拍賣推出的“中國園藝盆景專場”和“中國歷代庭園藝術?石雕專場”等,均取得有 益嘗試。 拍品均價及高價拍品 拍品均價:本季拍賣,單件成交均價為37.91萬元/ 件(套),較2014 年春拍的35.89萬元/件(套) 上升了5.63%。 拍品價檔: 數據顯示,本季100萬元以上拍品占比同比2014年春拍的5.97% 提升了0.43個百分點,這與各大拍賣公司加大力度,精心策劃各自的品牌“夜場”有著密切關系。 高價拍品:2015年春季,10家公司超過1000萬元成交的拍品共計91件(套),成交額22.85億元。同比2014年春拍,雖成交量減少 9件(套), 但成交額增加了3.17億元,這也是帶動本季拍品均價上升的重要原因。在91件(套)拍品中,超過5000 萬元的拍品有6 件(套),分別是: 中國嘉德的潘天壽《鷹石山花圖》以27945萬元成交,創畫家個人拍賣紀錄。這件堪稱博物館級的巨制創作于上世紀60年代,是潘氏的代表作之一,歷經21處出版、著錄,曾于2005 年在中國嘉德拍出1171.5萬元,10年間增值20 余倍。 中國嘉德的李可染《井岡山》以12650萬元成交,該作品創作于1976年,是李可染“革命圣地題材”創作的典范,時為日本唐人館所作,后經香港梅潔樓收藏,今面于世,并以過億價格成交,實至名歸。 北京匡時的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以8050萬元成交,該拍品原為清宮舊藏,并著錄于石渠寶笈初編,于1922年被溥儀以賞賜溥杰名義運出宮門,后流往國外,顛沛七十余年, 在拍賣企業的努力下使其重回故土并不失眾望,成為本季春拍古代書畫板塊的最高價拍品。 西泠拍賣的李可染《長征》以7935萬元成交,這是李可染“革命圣地題材”創作的又一件重要作品,創作于1978年,與現藏于中國革命博物館的《七律?長征》異曲同工,一橫一豎,作品既顯露出作者深厚的造詣,又突出反映時代精神,意義和影響甚大。 北京保利的乾隆帝《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贊》以7475 萬元成交, 該作品繪制了1787 年至1788 年乾隆皇帝命?蛋猜时蕉ㄅ_灣林爽文、莊大田叛亂的功臣像,以表彰他們的功勛。作品原藏于中南海瀛臺的春耦齋,1900 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春耦齋所藏文物被洗劫一空,其中就包含此件。此次北京保利從法國將其征集回國,再次體現拍賣行業為國家文物回流事業所做的貢獻。 北京保利的吳冠中《木槿》以6900萬元成交,該作早在1996年以200萬港幣創造吳冠中油畫作品紀錄, 2007年又以3920萬元刷新紀錄,此后在市場最高峰的2011年又以6325萬元再次刷新紀錄。此次在市場調整大背景下,仍以6900萬元成交,體現 出“精品”的保值能力。 精品專場:本季內10家公司成交額在1億元以上的專場共計18 個,在這些專場中,廣東崇正推出的 “九藤書屋藏名家書畫專場”引人注目,成交12515.45萬元,成為華南地區首個成交過億專場,該專場為谷牧先生舊藏,黃胄、李可染、郭沫若、李苦禪多 幅近現代大師精品首次亮相,也充分印證了世家珍藏的無窮魅力。 此外,北京保利的“翦淞閣文房韻物志”、“明清宮廷佛堂秘境”、“雍正御窯掇英”、“龍香——乾隆御賞文玩”;中國嘉德的“韞古擷珍—瓷玉集萃”;北京翰海的“伏藏—金銅佛像”;北京匡時的“百年遺墨——二十世紀名家書法”等專場也經精心策劃,頗為難得,成績不菲。 市場趨勢新動向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以增速放緩為特征、以集約發展為內涵的新常態,是新舊常態過渡和轉折時期,對于拍賣行業來講亦是如此。歷經 2009~2011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正面臨理性回歸、結構調整、優勝劣汰的階段,并且還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認識行業地位、社會功能, 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和構建市場誠信。從2014年到今年春拍的市場看,有以下幾點動向值得關注和探討: 市場需重新認識文化 新常態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彈性需求”成分不斷減弱,各種由此前“彈性需求”迅增所致的泡沫價格帶來的投機、投資機會正在消失,這迫使 市場各方參與者冷靜下來, 回歸到“尊重文化內涵、遵循市場規律” 的道路上來,充分認識文化產品的社會功能及其價值尺度,并以此為準則開展業務經營。 市場的差異化競爭 在市場調整和業態競爭的雙重壓力下,拍賣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復制模仿”和“共性生存”已不適應市場要求和企業生存。中小型拍賣企業雖然面臨挑戰,但其對自身質量提升的決心和差異化經營思路的調整表現更加堅定,諸如北京誠軒、北京東正、北京中漢、蘇富比[微博](北 京)、海王村、北京德寶、北京博觀、上海嘉禾、上海明軒、榮寶齋(上海)、佳士得(上海)、廣東崇正、福建東南等一批中堅力量,憑借其明確定位、專業能力 和差異化經營依然挺立,業績優異。當然, 也有部分企業因經營調整準備暫不充足而果斷推遲或取消了春季拍賣,但這也是尊重市場規律的一種明智選擇。求質量、求差異的競爭趨勢將在未來幾年中愈加明 顯,并在此過程逐步完成市場的優勝劣汰和新陳代謝。 國際拍賣理念逐步運用 國外拍賣業經過三百余年積淀,拍賣“常態化”、“親民活潑”、“低成本高效率”等成為多數拍賣企業行之有效的市場經驗,并培育了廣闊的藝術消費需求市 場。通過近一兩年來的國際交流活動,這些理念逐步得到我國拍賣企業的認可和接受,一些拍賣公司也開始進行嘗試,比如“專題化拍賣”、“品鑒+ 拍賣”,“線下+ 線上”等模式,激發出相當數量的藝術消費群體和市場。 信息化助推行業升級 在科技時代面前,對于拍賣機構來講,如何結合先進的IT技術和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迅速開啟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成為現階段拍賣行業正在積極探索的課題。 當下,拍賣市場正在進行重新判斷、重新定位的過程,各拍賣企業已經開始主動適應潮流,進行有益探索。一方面借用互聯網平臺,節約成本、提升效 率,比如在線征集、在線審鑒、電子圖錄、在線拍賣直播等;另一方面借用大數據平臺,精準營銷、有效管理,比如建立客戶消費行為分析模型、廣告有效投放、自 媒體等。這些有益并符合事物發展趨勢的嘗試將助推行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