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本土首個線上藝術品拍賣網站—高古文化藝術拍賣網上線,并完成了首批54幅書畫作品的拍賣,成交金額近20萬元。對于藝術品交易來說,這并不是大數字,但對于云南藝術界來說,這20萬元卻有著近乎里程碑式的意義:因為這是云南藝術品邁出的“互聯網+拍賣”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經過這次謹慎的“吃螃蟹”,網站和藝術家們都看到了洶涌來襲“互聯網+”時代蘊含的大好前景。 線下拍賣市場冷清 拍賣是藝術品銷售的主要渠道之一,而“互聯網+藝術品拍賣”也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對于云南的藝術家、藝術作品來說,這一領域在本土的運作幾乎屬于空白。 近兩年,云南傳統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日子并不好過。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云南開展較有規模的藝術品拍賣公司有數十家,大多集中在昆明。去年以來,藝術品市場隨著經濟大環境的低迷也變得冷清,一些規模較小的拍賣公司幾乎一年組織不了一場拍賣會。 “我好久都沒去了,好的東西價格高到離譜,便宜的幾乎都不入流!崩ッ鞯氖詹貝酆谜咄跸壬呀浲媪硕嗄晔詹,過去很關注拍賣,從各種拍賣、鑒寶中淘到了不少寶貝,也讓自己的一些藏品通過拍賣會成功易主。但是去年以來,雖然接到了不少電話,但都沒怎么去參加,主要原因在于市場的清淡!鞍凑宅F在的市價來說,我的很多藏品都已經掉價了,很多圈子里的人境況都和我一樣。我們不會按現在的市場價賣掉,所以寧可保守一點,不賣,少買!蓖跸壬f。 與線下拍賣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絡拍賣的紅火。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中國藝術品行業網絡拍賣會有4100場,拍賣成交金額超過240億元。拍賣業內人士預計,以成交規模計算,淘寶藝術拍賣會將會在2015年超越蘇富比和佳士得的總和。除了淘寶,目前國內知名度較高的藝術品網絡拍賣平臺還有雅昌藝術交藝網、易拍全球、嘉德在線、盛世收藏網等。 事實上,藝術品網絡拍賣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興起。成立于2000年的“嘉德在線”是目前國內藝術品網拍中的先行者,作為國內藝術品拍賣龍頭嘉德的子公司,嘉德在線一直堅信網絡拍賣將成為日后的主流。十多年后,這一觀念得到遍地開花的“互聯網+”模式廣泛驗證。 線上交易,真偽問題最頭疼 盡管從數據上看,“互聯網+藝術品拍賣”來勢兇猛,但并非一路平坦。藝術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阻攔了它們向“互聯網+”領域高歌猛進的最大門檻,是真偽判定的問題。 其實和買家一樣,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幾乎所有的藝術品網絡拍賣平臺也都面臨著同樣難題——“無法鑒定藝術品真偽”。所以,你打開每一個藝術品拍賣交易平臺,都能看到詳細的“免責條款”,其對于藝術品真偽的表述大都表達著相似的意思:“網站僅僅為交易提供平臺,不對作品真偽、價值作擔保! 對藝術品市場略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并非網站“狡猾”,而是藝術品市場自身特殊性導致的——網站和拍賣公司一樣,無權對藝術品的真偽出具鑒定結論。其實,在全國,任何一個正規機構都不會出具“此乃齊白石真跡”的鑒定證書。 業內人士介紹,“互聯網+藝術品拍賣”作為一種比較年輕的藝術品交易方式,現有的藝術品交易網絡平臺并不能直接終結藝術行業長期積累的鑒定難、不保真、價格虛高等頑疾,關于拍賣的真偽和誠信問題,仍然受到很多人的質疑,這是藝術品網絡拍賣平臺目前面臨的共同問題。 對此,商務部曾于2013年4月發布了《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對于網絡拍賣平臺在內的所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其中就包括了消費者關心的質量賠償、取消訂單、保證金等問題。 大師與菜鳥 “互聯網+”是大勢所趨,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品進入“互聯網+”的領域,云南的從業者也沒閑著。經過長期籌備,高古文化藝術拍賣網于9月中旬正式上線。這是云南省第一家線上藝術品拍賣網。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網站并沒有采用成熟且容易聚攏人氣的C2C,即提供平臺,讓賣方自由發布拍品、買方自由競拍的模式,而是采用了一種謹慎的起步方式:只拍賣簽約藝術家作品。目前,這也是國內唯一一家以此模式運作的藝術品拍賣網站。 高古文化董事長呂志堅表示,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確保拍賣藝術品的真實性,免去買家擔心買到假貨的后顧之憂。一旦“出現仿品贗品,公司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簽約的運作模式,讓藝術家們的身份有了微妙的變化:簽約后就要直接和拍賣網站簽協議,就要像一個普通的賣家一樣參與交易。雖然不用追著競拍者說“親,記得給好評哦”,但隨時隨地直面競拍者的提問、質疑甚至惡評,在所難免。 在高古文化藝術拍賣網的上線儀式中,不乏云南藝術界“大腕兒”的身影:云南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孫建東,云南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沈健,云南油畫學會副主席包朝陽,云南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主任胡曉幸、副主任屠維能等知名藝術家悉數到場。 不難發現,他們在藝術領域都是大師,但對電子商務卻只能算“菜鳥”級別。 在提問環節,藝術家們提出一些問題:我們要不要把競拍的作品都送到網站辦公室去?作品如果拍不出去有沒有損失?作品運輸過程中萬一出了問題誰負責……這些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初級問題,老藝術家們卻大都弄不清楚。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畫家對記者表示,很多藝術家難免有這樣的心態,目前網站在上線之初推出“100元起拍”的活動來集聚人氣,藝術家尤其是知名藝術家會擔心:萬一我的作品100元就被人買走了,傳出去豈不是掉了我的身價? “拍賣過程中,知名藝術家們不會雇水軍,更不會注冊馬甲來抬價,他們就是怕出意外,低價成交了,經濟損失都不重要,最怕遭受名譽損失!边@位畫家說。 不過,從現實情況看,藝術家們的這種擔憂多余了。首批作品全部百元起拍,到拍賣結束,全部作品均有出價,其中最高的是一件37000元,全部作品總成交價近20萬元。 玩網絡,與年齡成反比 本土藝術家對于“互聯網+”的接受和運用,呈現出與年齡段的明顯的反比關系:越年輕,運用越多;越年長,越陌生。 現場第一時間與高古文化藝術拍賣網簽約的青年雕塑藝術家汪金鵬給自己取了個響當當的藝名:“汪雕神”。汪金鵬多年前就自己制作了網站宣傳和銷售作品!澳贻p藝術家群體都很注重借助網絡平臺宣傳自己,提升自己知名度!彼f。 現已退休的陳崇平曾任昆明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他代表的老藝術家群體則對紛繁蕪雜的網絡世界有點無所適從。作為知名畫家,陳崇平每個月都會接到無數從全國各地,甚至是海外打來的電話,邀請他的作品參與網絡競拍,他幾乎都拒絕了,原因很簡單:信不過。 “我們必須十分謹慎!标惓缙秸f:“藝術品拍賣與互聯網聯姻是大勢所趨,但其中的諸多細節是每一個藝術家都會擔心,也必須要弄清楚的。畢竟,這個領域我們比較陌生。這次在本土有一家知名文化企業提供網絡拍賣平臺,這個嘗試非常好,我會持續關注! 對于前景,呂志堅表示很有信心。他告訴記者,在文化藝術領域耕耘多年,高古文化已有了遍布全國及海外30多萬的客戶群體。他們計劃每年為簽約優秀藝術家組織100到150場專場拍賣,提供可競拍藝術品6000到7000件。 記者張捷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