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鵬 對于現代的藝術而言,我們已經沒有理由,也不應該再用像不像來判斷一件藝術作品的好壞。我們要盡快從畫像物體的低層次滿足感中解放出來,只有超越了像不像這一低級的審美屏障,才有可能超越表面探尋畫面內在的意義,逐步提高審美的判斷力。 大眾審美誤區一: 畫得像就是好畫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普通大眾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常常以為畫得像就是好畫,這是一個最常見的錯誤。 人們喜歡畫得像的畫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畫像一個物體是畫家在初級階段訓練的一個主要內容,所以,畫像物體是一種本領。二、發明照相機之前,人們要保留眼睛所看到物體的唯一手段只能依靠把它畫下來,因此,畫得像很重要。這兩個原因漸漸養成了人們把它變成評判一個畫家水平的標準,也就有了畫得像就是好畫的結論。 照相機發明之后,藝術作品中畫像的功能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價值。從此,藝術家不再受客觀對象外在真實的羈絆,可以全身心追求自己內心的表達,這也是導致西方藝術走出古典進入現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畫像一個物體的本領對歷史悠久的中國畫而言,其吸引力非同于西方藝術。因為,只有在近代引進西方藝術的訓練方法之后,中國畫家才真正畫像了客觀對象(關于這個問題本人在前面《素描同樣是中國畫的基礎》一文中有論述)。所以,畫像一個物體對西方藝術而言是一個老皇歷,但對于中國畫而言還是一件歷史短暫的新鮮事。因而,近百年來許多中國畫家在畫像這個層面顯示自己的能力,現在的許多工筆畫已經愚蠢到開始與傻瓜相機媲美了。 但是,現代藝術的價值早已不停留在畫像物體這個層面。如果,我們以中國畫家也能把物體畫像了作為炫耀的資本,那豈不被西方畫家笑掉大牙。其一,他們早已有之。其二,因為中國畫工具材料的原因,中國畫家筆下所謂畫像的效果與西方的油畫相比,那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我們再把不值一提的東西作為優劣的標準,豈不是匪夷所思?其實,畫像一個東西很簡單,只要按照西方藝術的訓練方法,一個正常學畫的人只要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就能很容易地畫像各種物體,那些在補習班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就能通過考試進入藝術院校的學員即是證明,F在,全國藝術院校每年數以萬計的畢業生,其中絕大部分的畢業生都能夠輕松地畫像各種物體,難道這些都是好畫嗎?顯然不可能。 藝術本質上是用藝術的手段體現人類文明不同階段認識世界的方式和藝術家自我情感的表達。在藝術的早期階段用像不像來評判一件作品的好壞還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對物體真實的模仿是古典藝術中一個重要內容,那時人類處于具象思維階段。即使強調主觀表現的文人畫,也只能到意象表現物體的形狀為止,F在,人類已經進入了用抽象思維去認識世界,外表的像不像與藝術品的質量已經沒有必然關聯。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把古典大師安格爾和現代大師畢加索兩個不同的標準相互比較,他倆就都不是藝術家。其原因,就是不同歷史時期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 |
上一篇:別讓資本綁架文化
下一篇:藝術策展人不是掛畫人